二次回路中的蓄电池需要做哪些检测
在电力系统二次回路中,蓄电池作为重要的直流电源,为继电保护、自动装置、断路器操作等提供可靠供电,其性能直接影响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因此,需定期对蓄电池进行全面检测,主要包括以下几类:
外观检查
1. 检查蓄电池壳体有无破裂、变形、渗漏电解液,极柱是否松动、腐蚀或过热变色(如出现铜绿、氧化层等)。
2. 查看电池间连接条(或电缆)是否紧固,有无烧蚀、断裂,绝缘护套是否完好。
3. 检查电池组的标识(如型号、容量、生产日期)是否清晰,与设计参数是否一致。
环境检查
1. 测量蓄电池室温度,通常要求保持在 20±5℃(温度过高会加速电池自放电和极板腐蚀,过低则容量下降)。
2. 检查环境湿度,一般控制在 40%-70%,避免湿度过高导致设备受潮或过低引发静电。
3. 确认通风良好,无易燃、易爆气体积聚,消防设施(如灭火器)是否完好有效。
端电压检测
1. 开路电压:电池组脱离负载静置 1 小时以上,测量单节电池和总电压。正常情况下,铅酸蓄电池单节开路电压约为 2.0-2.1V(全浮充时约 2.23-2.27V),镍镉电池约 1.2V,偏差过大可能表明电池性能异常。
2. 负载电压:在电池组带正常负载(如保护装置、指示灯)时,测量单节及总电压,观察是否稳定,有无明显压降(压降过大可能为电池容量不足或内阻过大)。
内阻检测
使用专用内阻测试仪测量单节电池内阻,对比出厂值或历史数据。铅酸蓄电池内阻通常较小(毫欧级),内阻突然增大可能意味着极板硫化、短路或电解液亏损。
核对性充放电试验
1. 目的:检验电池实际容量是否满足设计要求(通常为额定容量的 80% 以上)。
2. 方法:先对电池组进行恒流恒压浮充至满电,再以 10 小时率(0.1C)电流放电,记录每小时单节电池电压,当单节电压降至终止电压(铅酸电池 1.8V,镍镉电池 1.0V)时,计算实际放电容量。
3. 周期:一般每年 1 次,新电池投运后第 1 年需做 1 次,之后根据运行情况调整。
大电流放电试验
模拟断路器合闸等短时大电流负载(如 5C 电流放电 10 秒),测量放电时的电压降,验证电池在冲击负载下的供电能力,确保断路器可靠动作。
自放电检测
电池组满电后静置 1 个月,测量开路电压变化,正常情况下电压下降应较小(铅酸电池每月自放电率约 5%-10%),自放电过快可能为电池内部短路或电解液不纯。
电解液检测(针对开口式铅酸电池)
检查电解液液位,低于极板上缘时需补充蒸馏水(不可加自来水或电解液,避免浓度异常)。
测量电解液密度(用密度计),正常范围为 1.21-1.23g/cm³(25℃时),密度过低可能为过放电,过高可能为过充电或水分蒸发。
连接点温度检测
用红外测温仪测量电池极柱、连接条的温度,正常应与环境温度接近,温度异常升高可能为连接松动(接触电阻过大),需及时紧固。
1. 短路保护检测
检查蓄电池组的熔断器、空气开关等保护装置是否与电池容量匹配(如 100Ah 电池组配 10-15A 熔断器),模拟短路时保护装置是否能快速动作,防止电池损坏或火灾。
2. 防爆检测(针对密封式电池)
检查密封电池的防爆阀是否完好,有无鼓包或破裂,避免内部气体无法排出导致爆炸风险。
蓄电池检测需结合外观、电气参数、容量及安全性,通过定期数据对比和趋势分析,及时发现老化、硫化、短路等问题,确保二次回路在电网故障时可靠供电。不同类型电池(如铅酸、锂电、镍镉)的检测细节可能略有差异,需参考具体厂家说明书和行业标准(如 DL/T 724-2021《电力系统用蓄电池直流电源装置运行与维护技术规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