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2014年9月发布的《煤电节能减排升级与改造行动计划(2014~2020年)》中指出,新建燃煤发电项目原则上采用60万千瓦及以上超超临界机组,100万千瓦级湿冷、空冷机组设计供电煤耗分别不高于282克/千瓦时、299克/千瓦时,60万千瓦级湿冷、空冷机组分别不高于285克/千瓦时、302克/千瓦时。东部沿海长三角、珠三角地区火电机组必须达到超净排放要求,中部地区争取达到超净排放要求,西部地区鼓励达到超净排放标准。环保要求的提高为火电设备带来了新的市场机遇,同时也是技术挑战。
近年来,我国清洁、低碳、高效燃煤发电技术居世界领先水平。在国家不断降低供电煤耗的背景下,清洁高效发电技术研发和应用对设备制造企业提出了更高要求,促使锅炉、汽轮机、发电机三大主机设备不断向高参数、大容量的高效超超临界机组和超超临界二次再热方向发展。
随着 《煤电节能减排升级与改造行动计划(2014~2020年)》的颁布实施,火电机组一方面是对现役机组实施节能、环保、增容、供热、降噪等方面的高品质绿色发电,另一方面是对新建项目实施“高效清洁近零排放工程”,目标都是追求实现燃煤机组达到并优于天然气排放标准,即达到烟尘排放浓度小于5毫克/标准立方米、二氧化硫排放浓度小于35毫克/标准立方米、氮氧化物排放浓度小于50毫克/标准立方米的 “近零排放”目标。
我国能源“十二五”规划已经确定将“高效、节能、环保的火力发电技术”列为能源应用技术和工程示范重大专项。到“十二五”末期,我国将在火力发电科技方面实现700摄氏度超超临界燃煤发电关键技术和40万千瓦IGCC关键技术的突破,掌握火电机组大容量二氧化碳捕集技术。
中国电力装备的发展是中国制造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由“制造大国”迈向“制造强国”不可替代的环节。在清洁能源发电比例不断增长以及国家对高效环保发电设备需求强烈的新形势下,让电力装备在“清洁高效”方面不断实现升级,是我国电力装备和中国制造前进的重要保证。
未来设备企业将依托相关能源企业、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建成一批国家能源研发中心(重点实验室),有力支撑清洁、高效、环保的火力发电方面的技术创新和装备研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