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统计,我国火电施工企业完成机组数量和容量的最高年份是2010年。当年,投产机组达201台、投产容量6780万千瓦。2012年,投产机组下降至148台、投产容量降至5001万千瓦,投产容量较2010年降低26.2%,机组台数下降26.4%。在刚刚过去的2013年,投产容量下降到3650万千瓦。随着投资逐年减少,火电建设市场也随之受到了冲击,施工能力过剩的问题也越发突显。根据报告预测:“2014年我国火电年度新增装机投产容量将下降至3000万千瓦,施工能力过剩可达到1/2。”
与火电相同,水电、送变电施工也都存在不同程度的产能过剩问题。国家能源局明确要严格控制北京,天津,河北,长江三角,珠江三角等地区的煤电项目,新建项目禁止配套建设自备燃煤电站,除热电联产外,禁止审批新建燃煤发电项目。今后,随着我国能源结构继续调整以及在国家大气污染防治的战略下,清洁能源装机比重将继续提高,国家对煤炭消费总量控制和使用方式的限制也将使火电比重继续下降。
国内火电建设市场趋于饱和,导致不少火电施工企业经济效益逐年下滑,制约着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在资产负债率整体偏高的电建企业中,火电施工企业的资产负债率居高不下,而且有进一步恶化的趋势。
而电建市场招投标不规范、工程结算难,电力定额得不到应用三大问题。其中,结算难和拖欠工程款是电建工程久拖不决的顽疾,致使电建企业应收款逐年增加累积,对企业经济效益造成的负面影响最大。再加上企业自身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如员工队伍年龄老化、人才流失严重、设备老化等。而上文所述的资产负债率长期居高不下,导致企业内部各种矛盾和问题积重难返,从根本上制约了企业精细化的管理和核心竞争力的提升。
因此,面对国内火电建设市场的萎缩,要想生存发展,火电施工企业加快转型、整合和开拓海外市场,是当务之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