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月初,国家能源局发布的《2017年第一季度光伏发电建设和运行信息简况》显示,一季度,我国光伏新增装机743万千瓦,与2016年同期基本持平。其中,集中式电站新增装机478万千瓦,同比下降23%。分布式电站新增装机243万千瓦,同比增长高达151%。
上述数据反映,尽管分布式电站新增装机容量快速增长,但光伏装机结构中数量占比超过八成的集中式电站却在降速。这似乎印证了市场对于光伏行业未来发展的担忧——国家发改委在近期颁布的电力行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中,将2020年我国太阳能装机目标由150GW下调至110GW,较大的下调幅度是否会对光伏行业的需求带来负面影响。
2016年12月底,国家发改委公布了《全国光伏发电标杆上网电价表》,对各类资源区2017年新建光伏电站标杆上网电价进行下调。于是,2017年6月30日便成为一个敏感的时间点。去年上半年,同样受到政策下调电价的影响,光伏行业出现了“6˙30抢装潮”,致使光伏产业链各环节的市场需求急速提升,奠定了光伏行业在去年的繁华之景。因此,市场对于今年抢装潮的再度出现充满期待,甚至有观点指出一季度便会显露抢装潮的迹象。不过,一季度光伏行业整体表现平平,近一半的A股光伏企业今年前三个月的净利润同比去年出现下滑。
分布式光伏电站未来巨大的市场空间在一定程度上保障着今后四年光伏需求的乐观预期。根据“十三五”规划,到2020年,我国分布式光伏装机规模达60GW。而截至2016年底,这一数据仅为10GW。此意味着,未来四年,我国分布式光伏电站年均新增装机容量应不得低于12.5GW,方可达成目标。
与此同时,光伏“领跑者”计划以及光伏扶贫工程等新项目也能带来可观的装机规模。光伏产业链可分为上、中、下游以及辅料四个环节。上游以多晶硅、硅片生产为主,中游则是电池、组件,下游涉及电站开发,辅料则包括光伏玻璃等。
文章来源:北极星电力新闻网